找到相关内容849篇,用时1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台宗性修二德探究

    起之惑。贪,对身边等五见贪著不舍;嗔,有人反对五见便生嗔心;痴,不见五见纯属错误;慢,认为五见是正确的而生骄慢。  这些见思惑皆依我执而起。对各种事物分别贪爱,障碍本不生灭的自性,故也叫“烦恼”。而...持戒修定,智慧开明,最终也能证此佛性。我们现在之所以不能见到自己的佛性,只因被无明烦恼障蔽。故佛陀在菩提树下,夜睹明星而悟道时说道:奇哉!奇哉!奇哉!大地众生,个个具有如来智慧德相,只因妄想执着,不能...

    释界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04660869.html
  • 四教颂

    又名孤调解脱。略明声闻位竟。次明缘觉。亦名独觉。值佛出世。禀十二因缘教。所谓一无明(烦恼烦恼道)二行(业障业道。此二支属过去)三识(托胎一分气息)四名色(名是心色是质)五六入(六根成此胎中)六触(出...诣彼徐语穷子。雇汝除粪。此领何义。答次顿之后说三藏教。二十年中常令除粪。即破见思烦恼等义也。次明方等部。净名等经。弹偏折小。叹大褒圆。四教俱说。藏为半字教。通别圆为满字教。对半说满。故言对教。若约时则食时(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24360985.html
  • 通过梵、藏文与奘译汉文对比辨析

    tma- gra^ha)所摄之烦恼,能覆蔽真如,障碍菩提。圣智的最初生起,需断分别我执与分别法执。从所缘真如而言,真如必须由破分别我执与分别法执而得显现。圣智的不断圆满,意味对真如不断圆满的证悟,...能缘无分别智不缘一切法之差别相,直缘契入无差别之真如,亦是平等相。所以,圣智生起时,能缘、所缘的关系在唯识学中被称为“平等平等”。《瑜伽师地论》云:  从所知得解脱智所行境界,当知是名所知障净智所行...

    周贵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451661155.html
  • 《华严经》“十地品”概说

    随力随分,是菩萨随所勤修供养诸佛教化众生,皆以修行清净地法,所有善根悉以回向一切智地,转转明净,调柔成就,随意堪用。”⑥  登入初地的修行者名为“生诸如来家”,修行入初地之菩萨,断一切见道烦恼,...、见谛。与修道、无学道合称为“三道”。是指以无漏智现观四谛之理,见照四谛之理的修行阶位。未登见道之修行者还处于凡夫的地位,而入见道以后的则成为圣者。因此这是凡夫和圣者之分水岭。  见道所断之烦恼称见惑...

    业露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14261522.html
  • 支娄迦谶是汉地最初传译大乘经典的著名译师

    彼岸,就是相对于有烦恼和所知的解脱境界。而阐释般若波罗蜜理论的经典,叫做般若经典。据菩提流支译的《金刚仙论》卷一说,般若经典有8部:第一部有十万偈,称为大品般若;第二部有二万五千偈,称为放光般若;...不于泥洹,作如是者以得加哀。”哀者,悲也。悲者,拔苦。只要具有大悲心,就不会有杀生害命之事。显然,文殊说法的特色是双遣不二。  五、文殊说:“凡夫地等于佛地”、“圣道、烦恼,二法平等”,这就是以后“...

    肖 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23561577.html
  • 对慧远在《大乘大义章》中佛学立场的再检讨

    又说:  有二种障:一者三界诸烦恼涅槃道;二乘菩萨结使,于佛道。此最难断,以其微隐故。譬如怨(疑为外字)贼易避,内贼难识难知。[18]  罗什所说的二种结或二种障,也即后来《成唯识论》所说的烦恼与所知。小乘教典中的重点在解脱三界烦恼的系缚,故对于三界外的微细烦恼并未论及,唯有大乘教典,方做此判分。依据此义,罗什乃云:  言法身菩萨断烦恼者,此说亦实,为断三界凡夫烦恼故;法身菩萨不断烦恼者...

    吴 孟 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43361693.html
  • 研究生读佛笔记

    分为两种;执五蕴色身为我,名曰人我执。简言之,曰我执。执著一切诸法,名曰法我执。简言法执。我执不除,生烦恼。法执不除,生所知。所以要去执著,只有不执著才能心清净。我突然想起澳洲一部小说《荆棘鸟》,...。”又云“心迷则此岸。心悟则彼岸。”我们所追求的永远在彼岸,对于彼岸的一切,都只是隔岸观火,人们永远向往彼岸却往往达不到彼岸。因为著诸相,所以有烦恼。我觉得有时候,彼岸此岸的限制相当于边界的限制,我...

    北邙山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52661751.html
  • 《华严经》十地品概说

    随力随分,是菩萨随所勤修供养诸佛教化众生,皆以修行清净地法,所有善根悉以回向一切智地,转转明净,调柔成就,随意堪用。"⑥  登入初地的修行者名为"生诸如来家",修行入初地之菩萨,断一切见道烦恼,从此...无学道合称为"三道"。是指以无漏智现观四谛之理,见照四谛之理的修行阶位。未登见道之修行者还处于凡夫的地位,而入见道以后的则成为圣者。因此这是凡夫和圣者之分水岭。  见道所断之烦恼称见惑;修道所断之烦恼称...

    业露华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562561815.html
  • 本师释迦牟尼佛的前世海尘菩萨所发的五百大愿

    因之易于调化。护星等一千零四位婆罗门子,如来也已授记皆当于贤劫中成佛。众圣者虽愿调化具贪、嗔、痴、慢之众生,愿以三乘佛法教化他们,但烦恼深重众生及浊世众生均被抛弃。一切造五无间罪、舍法、诽谤圣者、执...有吝啬心、趋入五浊黑暗之众生,增上贪心等烦恼众生,互相损害、毁谤圣者、舍弃正法等增上不善业、毁坏善法、无惭无愧、现种种疾病、相貌丑陋、持各种恶见、邪见之众,遍满世间。恒时听闻老、病、死、杀害、怨敌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01261978.html
  • 建构以四圣谛为纲领的佛法知识体系

    称「断惑」。俱舍称烦恼为「见惑」与「修惑」,前者是在见道位起无漏的真智,观四谛理而顿断,後者是在修道位数数修习四谛观而渐次断除。唯识称烦恼烦恼与所知,并分与生俱有的「俱生起」,或是後天而生的「...道的阿罗汉果。   (二)唯识的修道过程   唯识断除烦恼的方法,要依次伏灭分别起与俱生起二的现行,然後断种子,接著是舍习气。在见道以前以伏分别起二的现行为主;到见道位则要断分别起的二种子与舍...

    释见豪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7012962069.html